咨询热线:020-38816946

自考成功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18-04-11来源:广州自考招生浏览次数:3236


                   自考成功经验总结(一)

       关于自考大部分人都说难。本人认为不算难,但是说容易也不容易.
    难在于,脱离了课堂教学一切要自己摸索。因为教材的起点太高,必须先读一些普及性的读物,从简单的入手再进入比较正规的教材,等于搭建了一个阶梯可以慢慢的过渡。之后,总算是进入状况了。
    看懂书是一回事,考试又是另外一个标准。要脱离书本完全把内容都能反映出来,这样的话也是不易的。所以努力和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必备两点。
    首先,是看书。
    丢下考纲把书本通读一遍,考试只是一种形式,掌握一定的知识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几个月的时间只是为了机械记忆,那么实在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看书的时候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划出自己认为的重点词句。
    第一次接触教材的新鲜感是无可替代的,印象尤其深刻。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其中的文字简直像要从课本里跳出来一样。抓住这种难得的新鲜感,去初步记忆也许奠定了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整个记忆基础。可能考场上突然想不起来的内容,只要回想一下第一次看到的内容又会想起来的。
    其次,是根据考纲在书上确定重点。
    因为考试毕竟是以考纲为主,否则犯不着搞个考纲放在那里了。而把考纲上的重点和自己看书是后划出来的重点加以比较,可以了解到自己在理解方面的准确性如何。为什么刚才忽略的内容在考纲上是重点,或者为什么我认为的重点和考纲也不谋而合呢?如此的分析不仅是再一次熟悉课本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锻炼。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会发现更能把握住整个课本的理解,以及出题者的思路。
    第三,是根据书本/考纲的内容做出属于自己的复习材料。
    这一个环节尤其重要。因为书上的东西如果不经过消化(也就是同化和顺应),那就永远只是纸上的东西,放不到你自己的脑子里。把书上的内容适当经过自己的合理排版重新打出来,就是一种消化的过程。哪怕是字体变化/标题改变等等,也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这又是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看书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而根据课本和考纲编写自己的复习材料则是一个主动的行为。整个书本在自己的手里,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编排。这也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把书本的内容变成自己理解的内容。

第四,分析试卷。
    学的东西最后落到实处的是考试考试的形式就是试卷,分析试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而得知考什么。从试卷中可以看出哪一章是重点章节,哪一章比较次要一点。重要的章节大题目(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考的比较多,而次要的章节主要是选择填空为主。
    如此的分析可以在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平均用力。而且根据历次考试的题目分布来看,很多题目(无论什么题型)重复率相当高,这又从侧面印证了章节的重要性。把过去的题目都熟悉了,等于是在考试前拿到了一定的分数。
    在第一遍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把历次试卷里面的题目及时的编写到自己的内容大纲里面去,这样复习到哪里就可以找到相应的题目了。而且根据过去曾经考过的知识点,也能够相应预测出下次可能会考的知识点。有很多概念是成对或者成组出现的。若是有一个概念是出题者的宠儿,那就提醒我们在复习的时候注意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要做好准备,可能下次会考另外几个概念。这也是一个提醒。
    最后,思维导向图。
    思维导向图的好处在于从整体把握整个章节的内容。每个人在自己的头脑中都有一个所谓的认知地图----就是在头脑中建立对于问题的整理性理解。我们很容易在复习的时候丢了西瓜捡起芝麻。抓小放大,是考试之前常犯的错误。而且书本的内容过于集中,考试的知识点却只是蜻蜓点水。怎么在考场上把脑海中的相关知识点迅速的吊动出来呢?思维导向图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如果可以从头到尾把自己总结的思维导向图都默写出来,那么功夫就基本到家了。考试的话也十拿九稳了。
 
    总的来说只要花了功夫,作了努力,然后用对了方法一定可以取得应该得到的成绩.头脑和汗水并重!!
   
    人们都想的多,做的少,或者做了也失败结局。恶性循环的结果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成功,逐渐的连想都不敢去想。而对于那些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得到成功的自考考生来说经历过一次这样的考试,以后的路你将没有在过不去的坎。因为你们学会了努力、学会了坚持、学会相信自己!!!



  • 首页
  • 电话
  • 返回顶部
  • 咨询热线
    020-38816946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