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20-38816946
【招生对象】
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的有志社会青年,不受性别、年龄、户口、民族等限制均可报读(免入学考试)。学制两年,各科成绩全部合格者,由省委颁发主考院校副署(盖章)的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毕业后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符合条件者由主考院校授予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教育单位、企业、技术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电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计算机的应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科学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在现代科学技术工作中,科学计算问题是大量的和复杂的。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大存储容量和连续运算的能力,可以实现人工无法解决的各种科学计算问题。
2.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据统计,80%以上的计算机主要用于数据处理,这类工作量大面宽,决定了计算机应用的主导方向。
3.辅助技术(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以实现最佳设计效果的一种技术。它已广泛地应用于飞机、汽车、机械、电子、建筑和轻工等领域。
4.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采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及合格率。因此,计算机过程控制已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纺织、水电、航天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5.网络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各种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也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字、图像、视频和声音等各类数据的传输与处理。
【就业方向】
可在网络工程、软件产业、软件开发项目方向、信息工程方向担任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
【课程设置】
专业代码:080901 (原专业代码 B080702)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建设主考学校: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财经大学
原专业名:(计算机及应用)
专业层次:本科
类型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类型 |
考试方式 |
00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必考 |
笔试 |
00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必考 |
笔试 |
00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必考 |
笔试 |
004 |
00023 |
高等数学(工本) |
10 |
必考 |
笔试 |
005 |
02197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
3 |
必考 |
笔试 |
006 |
02324 |
离散数学 |
4 |
必考 |
笔试 |
007 |
02331 |
数据结构 |
3 |
必考 |
笔试 |
008 |
04735 |
数据库系统原理 |
4 |
必考 |
笔试 |
009 |
02325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4 |
必考 |
笔试 |
010 |
02326 |
操作系统 |
4 |
必考 |
笔试 |
011 |
04737 |
C++程序设计 |
3 |
必考 |
笔试 |
012 |
04747 |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
3 |
必考 |
笔试 |
013 |
02333 |
软件工程 |
3 |
必考 |
笔试 |
014 |
04741 |
计算机网络原理 |
4 |
必考 |
笔试 |
015 |
11441 |
计算机及应用课程实验(二) |
9 |
必考 |
实践考核 |
016 |
10203 |
计算机及应用毕业设计 |
不计学分 |
必考 |
实践考核 |
201 |
02318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4 |
加考 |
笔试 |
202 |
00342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
3 |
加考 |
笔试 |
00343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
1 |
加考 |
实践考核 |
|
203 |
04730 |
电子技术基础(三) |
5 |
加考 |
笔试 |
04731 |
电子技术基础(三) |
2 |
加考 |
实践考核 |
|
231 |
00024 |
普通逻辑 |
4 |
加考 |
笔试 |
课程设置:必考课16门74学分,加考课4门19学分。 |
|||||
说明: 1.015课程含007、008、011课程实验各2学分,010、012、013课程实验各1学分,上述实验和202、203课程中的实践考核须相关课程笔试全部合格后方可报考。 2.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或原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电子电工信息类非本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课程;工科类非电子电工信息类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202两门课程;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203两门课程,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 3.港澳台考生可不考001、002两门课程,但须加考231课程。 4.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序列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